中欧体育在线登录授权:销售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029-82523966
您的位置: 首页 > 电机电气 > 同步电动机
同步电动机

中欧体育最新地址·【音响漫谈】卷土重来?开盘与卡式磁带录音机温故知新

  严格来说,开盘与卡式磁带录音机是已经被历史淘汰的音响产品,在数字录音大旗帜下,所有模拟录音设备都只能在极少数录音室与发烧友手中继续发光发热。目前卡式磁带机仅存一些学习机、手提音响与汽车音响仍在使用,基本都是低端产品。至于体积更庞大,价格更高昂,使用起来更有仪式感的开盘录音机,才是可以满足音响发烧友耳朵的珍品。开盘机在产的也很少,最有名的当属荷兰Metaxas & Sins,其他还包括法国Analog Audio Design、德国Ballfinger Music、德国Thorens (与杜塞尔多夫的Ballfinger合作开发)、奥地利宝碟Projec(只有原型机)、匈牙利Mechlabor、日本小谷Otari、美国UHA(由Tascam机器改装)、瑞士Stellavox等几家公司。上述公司的开盘机一些并未正式销售,必须定购才有,真正大张旗鼓宣传,并拥有自己独创新技术的仅有荷兰Metaxas & Sins一家。

  但音响发烧友一方面喜新厌旧,一方面又拿老古董当宝贝,所以仍有少数坚持拿开盘磁带机、卡式磁带机自娱自乐的朋友。由于岁月沧殇,存世又保存良好的磁带机并不多,开盘机与卡式机皆然,所以二手市场水涨船高。就以超过30年的Nakamichi(日本中道)1000型旗舰卡式机为例,价格甚至媲美进口的CD机。当然缅怀过去美好时光的情怀有推波助澜作用,尤其中道公司的产品,无论对发烧友还是录音行业的专家级人士,都可谓是声名显赫。1972年推出的1000是世界第一部三磁头卡带机,具有真正的Tape/Source Monitor及杜比B加DNL降噪系统。1981年推出的1000ZXL Limited限量版是目前二手市场上炒得最凶狠的卡带机,也是玩家群里的“大佬”身份象征,只要一台在手,随时可以在群里横着走!其他如AKAI的GXC-570d(在日本视为Nakamichi 1000的姊妹机)、松下的RS-9900US(日本型号RS-690U,罕见的二件式设计)、Pioneer先锋的CT-A1(世界第一台在磁头上使用带状铁硅铝合金的三磁头卡带机)、TEAC的AL-700(使用硬度高且导磁率高的坡莫合金磁头)、Luxman的5K50、SONY的TC-K555ES、爱华AIWA的S9000(频响达到13Hz~24kHz ±3dB)、Victor的TD-V931等,都成为收藏目标。

  卡式录音带是1962年由任职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卢·奥滕斯(Lou Ottens)和团队共同发明,这张照片摄于2013年,正值卡式录音带面世50周年

  大家熟悉的卡式录音带,是1962年由任职荷兰飞利浦公司的工程师卢·奥滕斯(Lou Ottens)和团队共同发明,1964年底飞利浦以“Norelco”为品牌在美国推出了卡式录音带和对应的录音播放两用机Carry-Corder 150,并注册了英文商标“Compact Cassette”。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录音磁带有很多格式,而飞利浦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公开了卡式录音带的专利与格式,让所有厂商都能免费使用。由于卡带系统最初面向听写和便携设计,声音品质并不适于播放音乐,机械构造也不稳定。直至1971年,Advent推出了201型磁带机,拥有杜比B降噪系统,加上二氧化铬(CrO2)磁带及由3M公司Wollensak相机部门提供的商业级磁带传动机构。此后,卡带才被更加认真的用于音乐用途,并开始了高保真卡带和播放器的时代。

  但真正打开了卡式带盛世的,是日本的索尼SONY,索尼197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卡式录音带随身播放机──Walkman。索尼也靠卡式录音带和Walkman赚取到丰厚的盈利。奥滕斯于2021年离世,享年94岁,自卡式录音带面世约60年间,估计全球售出约1000亿卷录音带。奥滕斯曾说过,他人生最大的遗憾,是由索尼创造了标志性的卡式带播放机,而不是飞利浦。然而,随着CD光盘在1980年代出现,卡式录音带就逐渐被取代,2001年苹果公司推出的MP3随身听iPod,更将Walkman从随身听设备的龙头座打下,卡式录音带逐渐淡出大众的生活。

  1971年Advent推出了201型磁带机,拥有杜比B降噪系统,加上二氧化铬(CrO2)磁带及由3M公司Wollensak相机部门提供的商业级磁带传动机构,此后卡带才开始了高保真时代

  卡式录音带所用的磁带为0.15英寸宽,磁带以17/8英寸/秒的速度从左向右运动,常见的款式有C60(每面30分钟)、C90(每面45分钟),播放时间更长的C120磁带仅有9微米厚,磁带非常薄且脆弱,很容易产生绞带和断带现象,同时导致了很差的音质和耐用性。自1967年Htachi-Lo-D-Maxell生产日本的第一盒卡式磁带以来,跨越了35年直到2002年才停产,这期间Maxell、TDK、SONY三大品牌一直是卡式磁带阵营的重头品牌,整个市场几乎被日本品牌垄断。与之相比,家用的开盘式录音带宽度为¼英寸,每条立体声音轨为1/16英寸宽,运动速度为3¾、7½或15英寸/秒,无论频宽、噪音、动态、耐用性都远远优于卡式录音带。急于求新求变的日本厂家,在1976年由SONY、TEAC及Panasonic(国际)联手推出了新的磁带系统Elcaset(大卡带),其中最有名的产品当属SONY EL-7大卡带录音机。

  通常要获得良好录音效果的方法,除使用高质量录音带(如高输出低杂音磁带)与加装降噪系统处理之外,另有两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即采用较宽磁带与提高磁带速度。而Elcaset(大卡带)同时拥有二种优点,磁带宽度¼英英寸与开盘机相同,转速提高到每秒3¾英寸,是标准卡式带速的2倍,磁头单位时间内所接触的磁带面积要增加3.3倍,由此改善了讯噪比、频率响应、动态范围与减少失真。此外,Elcaset系统操作时自动地将磁带从卡式盒提出来,磁带在盒外与磁头接触,磁头采用固定方式一如开盘机,因此磁带外盒的精密程度对磁带运转影响较小。SONY EL-7除了有杜比降噪装置、偏压/录音均衡装置、三马达传输系统.,还有一个遥控器可远距离操纵所有动作。与开盘带相比,Elcaset有特殊的二氧化铬双层涂膜磁带,能弥补一般录音带高音与低音不足的地方,输出频率响应极佳,声道间相互的串音很低,还有杜比降噪系统,体积也比较小,理论上一点不输给开盘机。很可惜后续加盟厂家太少,价格又比较昂贵,所以Elcaset(大卡带)系统最终被市场放弃,专业领域仍然以1/2英寸带宽+15 ips带速的开盘带为主流。

  卡式磁带最初的磁性材料γ-氧化铁(Fe2O3),1970年左右3M利用双涂层并加入钴材料使总体输出电平得到增强,并以Scotch品牌销售。几乎同时杜邦公司和BASF引入了二氧化铬(CrO2)材料涂层,随后TDK公司的Audua系列采用了磁铁矿(Fe3O4)涂层,让卡式录音带的音质接近黑胶唱片。1974年TDK又开发出一种含钴氧化铁涂层材料Avilyn,1979年3M开发出了纯金属物质涂层用于Metafine系列,现在大多数卡式磁带都包含不同比例的氧化铁和钴涂层,只有极少数使用纯二氧化铬涂层

  让人意外的是,音乐卡式带最近几年悄悄回到音响界中,并且似乎有卷土重来的趋势。根据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在2020年的统计数字,英国在2019年销售了15万个音乐卡式带(Wired的统计数字则是7.5万卷,相差很大),这是从2003年以来最高的销售数字。说得更精确些,音乐卡带在2019年的销售数字成长了94.7%。音乐卡带销售量在1989年达到CD出现后的顶峰,那年的销售量是8300万卷,此后就一路下滑到几乎消失在统计图表上。根据统计,英国在2021年销售了18万卷音乐卡带,CD有1400万张,黑胶则有530万张,卡式磁带虽然小众,将来的潜力值得观察。

  1976年由SONY、TEAC及Panasonic联手推出了新的磁带系统Elcaset(大卡带),带宽、转速都接近开盘磁带

  对于1995年后出生的“Z世代”,可能从未见过卡式录音带。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大家透过串流平台收听音乐,购买实体唱片已不是听歌的首选方法,更遑论卡式录音带。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有一间名《水星录音带》(Utarid Tapes)的独立唱片公司,从2005年起专门为“硬核”(Hardcore,节奏明快强劲和电子跳舞音乐)乐队出版录音带,至今已推出了一百多种不同的录音带。实际上不少国家的地下音乐圈子一直使用卡式录音带,在澳洲、美国和日本小众音乐圈,如嘻哈(Hip-Hop)、噪音音乐(Noise)和庞克(Punk)等,仍然经常采用卡式带录制音乐作品。除了小众音乐圈,天王级的流行歌手如Justin Bieber、Taylor Swift、Lady Gaga、Dua Lipa、1975(流行音乐团体)等指标性流行音乐大咖,都一反传统在发布新碟时,也推出限量版卡式带,而且迅速售罄,更掀起一阵炒风。卡式录音带吸引了一批新消费者。

  在我们不熟悉的领域,卡式带依然活得挺滋润,各国仍有一些厂商在生产卡式带,包括美国厂商National Audio Compan。

标签: